导读: 2015年3月21日,“全国首家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临床应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是由北京彭胜医院专家团队基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机器人CASR系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专门应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的先进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无框架及远程操作的三叉神经3D导航治疗,在国内属于首创,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5年3月21日,“全国首家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临床应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彭胜医院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能够辅助医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智能机器人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北京彭胜医院将“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成功应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取得巨大成功,在国内属于首创,成为国内首家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医疗机构,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是由北京彭胜医院专家团队基于计算机辅助外科机器人CASR系统(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robot),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专门应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通过三维CT计算机层面扫描图像或MRI建立的三维医学模型,对三叉神经痛无痛介入治疗进行规划与治疗预演,实现智能机器人的辅助定位与操作。这项研究前后历时12年,已完成多代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工作,现在推出并应用于临床的“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所采用的是新、先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彭胜院长介绍说:“智能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属于国家863计划项目。现在开发出的新一代产品,日前已经通过了国家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批准,正式应用于临床。”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病人头部设置引航标志,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创建虚拟治疗空间。通过注册识别标志物,实现虚拟治疗空间与机器人现实操作空间的简易映射,这样医生就可以在虚拟治疗空间规划治疗路径,预演治疗过程,为患者制定佳的治疗方案,智能机器人则按医生的规划,在现实操作空间进行定位,并提供治疗操作平台,完成多种复杂、疑难类型的三叉神经3D导航治疗,终解除病人痛苦。
与传统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相比,“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有着独特的四大技术优势:
一是“采用全数字影像系统,精准定位”。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运用先进的全数字影像系统(三维CT)精准定位,能通过全数字影像系统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可充分利用影像标记信息,精准扫描定位,定位更精准。
二是“预演治疗过程,为患者制定佳治疗方案”。通过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治疗空间,可预先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辅助医生进行治疗规划,预演治疗过程,专门定制符合患者特点的更精准、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三是“小于0.1mm的高精度,稳定性高,更安全”。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所采用的智能机器人应用了国际先进的动力机械臂,通过全自动医用3D导航引导定位后能以小于0.1mm的精度误差保持稳定的轨迹进行治疗,治疗过程更可靠。
四是“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三维重建仅需15秒,预演治疗规划仅需30秒,治疗过程仅需20分钟,有效的缩短了治疗时间,治疗过程无痛苦,恢复快,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适应症广泛,各类型三叉神经痛均可采用此技术辅助治疗,尤其对疑难性患者疗效确切。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治愈率、有效率和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临床实践证明,“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脑深部禁区将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得到有效的医治。
北京彭胜医院将目前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在国内尚属首家。“智能机器人三叉神经3D导航技术”成熟地把主要包括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处理与测量、三维重建显示、治疗计划设计、评估、输出、病历数据库管理等功能模块,科学地纳入进治疗流程,为医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帮助,实现了无框架及远程操作立体导航技术,这项技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学科前沿领域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标志着我国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学科水平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