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围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拟组织并发起“首都名医走基层”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战略思想,推动优质卫生资源地区覆盖,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到基层,实现优势医疗资源合理配备和共享,更好地造福百姓,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三年)
活动地点:山西晋中中医院
活动形式:每月2场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天,上午专家义诊,下午进行学术讲座。
活动对象:患者、医生。
发起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
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
活动内容:
“首都名医走基层”活动是由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组织并发起的医疗帮扶活动,实施时间拟从2016年12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共三年。项目计划首先在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及山东省等省区实施。每个月拟开展1-2场活动。活动形式以专家义诊结合专家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每次活动至少覆盖一个地级市及周边地区。主要服务人群为上述省区内欠发达地区,受当地经济、卫生、医疗条件所限的疑难病患者,以及在基层迫切需要新诊疗技术、先进诊疗经验的医生。通过对当地医生的授课、带教等形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指导、扶持基层医院开展诊疗活动,努力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疗技术。
义诊专家:
彭胜教授
北京彭胜医院院长、北京彭胜国际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客座教授
彭胜教授20余年专注于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凭借研发无痛介入疗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治愈全国三叉神经痛患者达35000多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被中央电视台、河北卫视、贵州卫视、山西卫视等各大主流媒体及《健康大视野》、《中国当代医药》、《人民政协报》等刊物联袂报道。
专业擅长:从事三叉神经痛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应用“机器人3D导航——无痛介入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采用各类无痛技术、微创技术、镇痛技术等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田增民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首席专家
专业擅长:擅长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修复、癫痫外科治疗、脑肿瘤微创治疗、脑内窥镜手术、神经干细胞移植及机器人辅助外科技术等。
张威
副主任医师
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毕业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立大学;博士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及空军总医院联合培养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博士后。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会员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一部。
专业擅长:擅长运用传统医学手法及针灸、推拿理疗等方式治疗各类急慢性疼痛疾病,尤其对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此外,对手法正脊治疗脊柱关节病、以及顽固性头痛、颈椎病、颈性眩晕、颈性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膝关节炎、关节扭伤等亦有极高造诣。
朱佳卿
医学硕士、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养生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组长。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近50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奖科研成果3项;其中,部(省)级2项,局级1项。现为科技部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组专家、卫生计生委新农合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信息发布专家组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评审组专家等。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9部。《亚太中医药杂志》编委。
专业擅长:中医妇科疑难杂症研究、“围手术、化疗”中医药扶正固本法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内科杂病的治疗。
荆志伟 医学博士 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阶段师从王永炎院士和高思华教授,传承脑系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预防、诊治经验。毕业后曾跟随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脑病名老中医李俊龙教授,继承学习其临证经验。从事中医药内科科研、临床工作多年,长期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863课题等。主编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专业擅长:脑系疾病(多发性硬化、癫痫、中风、脑动脉硬化、眩晕、耳鸣、头痛等)、内分泌疾病(甲亢、高血脂、代谢紊乱综合征)、亚健康状态(抑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